晋击天下_晋击天下 第232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晋击天下 第232节 (第3/3页)

岳跟他既是同父也是同母,都是太后庾文君所生。小时候,司马岳就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他的身边,当年苏峻之乱的时候,两人也是相依为命。然而他跟自从他正式主持朝政之后,跟弟弟接触的就比较少了。因为只比他小一岁的司马岳,便搬出了皇宫,有了自己的府邸,两人便稀少往来。

    ??从小没有父母,自己这个兄长也不在身边,扔下司马岳一个人在王府之内,身边陪伴的只有一帮下人,司马衍可以理解到这个皇弟的孤单。

    ??这次司马岳与蔡谟等人勾连在一起,司马衍虽然很生气,但是想到当年母亲上吊去世之后,弟弟那畏畏缩缩、可怜兮兮的,想哭又不敢哭的表情,他心中又软了。

    ??今日,他只想抛掉繁重的国事跟弟弟拉拉家常,甚至可以聊些风花雪月的事情。

    ??此时已是晚春的时节,百花盛开。

    ??太极西堂,四周装饰着倒铃般的花朵,花萼洁白,骨瓷样泛出半透明的光泽,花瓣顶端是一圈深浅不一的淡紫色,似染似天成,这是司马衍喜欢的颜色。

    ??司马岳接旨前来时,司马衍正在练书法。

    ??“微臣司马岳,参见陛下,愿陛下福寿万年!”

    ??“世同,你来啦,正好看看朕的字写得如何?”

    ??司马岳心头惴惴不安,脸上也掩饰不住惊慌的表情。毕竟,他虽然没有谋害皇帝兄长的想法,但是他心中却清楚的明白,那些世家高门,为什么要向自己示好。兄长的身体每况愈下,虽然不是他造成的,但是他却做好了兄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准备。

    ??司马岳心中终究是有愧的,但是抬起头来时,见到兄长满脸和蔼的表情,顿时安心了不少。

    ??他靠前一看,只见皇帝兄长的草书,劲力外爽,古风内含,不禁连连点头称赞:“陛下的书法堪称一绝啊,颖悟通谙,青疑过蓝,恐怕连王逸少也比不上陛下。”

    ??司马岳这句话,当然恭维的成分远远的大过了司马衍的实际书法水平,书圣之名,冠绝古今,岂是司马衍所能相提并论的。

    ??两人寒暄了一番,司马衍便让司马岳坐在一旁,拉起了家常。

    ??司马衍询问了一番司马岳府上的事情,又追忆起当年的小时候的酸甜苦辣,整个大堂之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温馨了起来。

    ??恍惚之间,两人似乎又回到了童年,回到了那段相依为命的岁月,兄弟之情顿时加深了不少。

    ??聊到后来,司马衍才轻轻的说了一句:“近年来,朕在宫内事情太多,很少关心贤弟。不过贤弟尽量少与蔡谟、诸葛恢等人来往,这些北方侨姓高门,都不是个善类。当年祖父便是被这帮人气的,父亲在时虽有改观,终究还是被这些人把控朝政。贤弟当与大将军、禁军将军两位皇叔,以及朕的心腹之臣中书监谢安石等人多多走动,此才是大晋的栋梁和股肱之臣。”

    ??司马岳满脸羞愧之色,连声应是。

    ??两人谈论了许久,司马岳心中有愧,只是一个劲的随声附和,神情十分的恭谨和顺从。看到司马岳这般表情,司马衍心中更加的宽慰了。在他看来,弟弟不过是年幼无知,被蔡谟那帮人蛊惑了而已,只要稍稍加以引导即可。

    ??司马岳看到司马衍没有责怪之意,渐渐的胆子也大了起来,话也多了起来,逐渐与司马衍谈笑风生。

    ??司马衍突然想起一件事情,就是自己的弟弟也到了弱冠之年,尚未婚配,更觉得心中有愧,便笑问道:“贤弟已加元服之礼,却尚未婚配,此乃朕之错。不知贤弟,可有看上哪家的女郎?”

    ??司马岳见到司马衍主动问起了这件事,心中不禁一阵大喜。其实,司马衍不问他,他也想找司马衍帮忙促成这件事,司马衍这一问,便是正中他的下怀。

    ??司马岳变得忸怩了起来,脸色微微一红,笑道:“愚弟愚钝无知,之前受蔡谟等人蛊惑,故经常与其走动。今幸得陛下提醒,日后便决计不与彼等来往。那中护军褚公,亦陛下亲近之臣,愚弟亦欲亲近之,又闻其有一女,年方二九,尚未出阁,故此……”

    ??司马岳的脸色变得更加通红了,没有说下去。

    ??司马衍见到司马岳这般表情,顿时明白了,哈哈大笑道:“原来贤弟看上了褚家的小女郎。朕在宫中,也经常听皇后说,那褚家之女郎褚蒜子,可是建康城一等一的大美人,又出自名门望族,倒也不致辱没了贤弟。也罢,此事便包在朕的身上,朕与皇后及褚中护军商议之后,便将其赐婚于你,如何?”

    ??司马岳听到司马衍如此爽快,而且要给他赐婚,顿时大喜,神色也变得极其激动了起来,当即对着司马衍就是深深的一拜:“愚弟谢陛下隆恩,谢陛下隆恩!”

    ??第356章 褚家有女初长成

    ??明月高照,月光如水。

    ??中斋。

    ??此时已是两更时分,司马衍依旧睡不着,在与心头那如同蚂蚁般的煎熬对抗,他时而喝酒,时而又看书,却怎么也无法涌起睡意。

    ??终于,司马衍对身旁的內侍道:“带朕去显阳殿罢。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